11月7日晚,2025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的“年度财富账单”一晒出,立刻戳中了不少人的“好奇点”——毕竟这份榜单里,藏着过去一年中国商业江湖最鲜活的“变与不变”。
最让人“稳”到心定的,还是钟睒睒的“五连冠”。这位把“农夫山泉”做成国民品牌的企业家,今年财富直接冲到771亿美元,比去年多了263亿,是所有富豪里“涨得最猛”的一个。究其原因,无非是“喝水这件小事”的韧性:农夫山泉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实现双位数增长,从县城便利店到一线城市写字楼,“有点甜”的饮用水还是老百姓的“日常刚需”,再加上果汁、茶饮料的补充,这份“稳”来得扎扎实实。
有人稳坐钓鱼台,有人则“后来居上”。字节跳动的张一鸣今年跃升至第二,财富693亿美元,把去年的“榜眼”马化腾挤到了第三位——虽然马化腾的财富也涨了三分之一(到628亿美元),但架不住张一鸣的“增速更快”。字节的全球化布局、抖音电商的爆发,让这位“技术派企业家”的财富曲线越走越陡。
更让不少网友“惊掉下巴”的是雷军的“逆袭”:这位小米掌门人今年排到第七,财富368亿美元,直接超过了马云的310亿美元。雷军的“进步”,其实是小米这两年“高端化+AIoT”战略的落地成果——从折叠屏手机的热卖到智能家电的普及,小米终于从“性价比选手”变成了“全生态玩家”,财富的提升自然水到渠成。
今年榜单里“黑马亮度最高”的,要数两位“新贵”:泡泡玛特的王宁和寒武纪的陈天石。王宁的财富直接“翻了三倍”,到222亿美元,靠的就是Labubu玩偶在全球的“爆火”——从国内年轻人熬夜抢盲盒,到海外社交媒体上的“潮玩打卡”,泡泡玛特把“小玩偶”做成了“全球生意”;陈天石的身家也涨了近两倍(到210亿美元),因为寒武纪终于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IPO以来的“首次盈利”(1.4亿美元),这家被称为“中国英伟达”的AI芯片公司,终于用“赚钱能力”证明了自己的价值。
新人里也有“狠角色”。第一次上榜的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,直接以115亿美元的身家排到第34位——作为AI领域的“后起之秀”,深度求索在大模型技术上的突破,让这位“技术极客”一下子站到了财富聚光灯下。
但“财富故事”从来不是只有甜。美团的王兴今年“日子最苦”:财富直接缩水62亿美元,只剩84亿,降幅超过42%——外卖赛道被阿里、京东“杀入”,佣金战、补贴战打得火热,美团的“盈利蛋糕”被越分越小。还有大连万达的王健林,直接从榜单里“消失”了——房地产行业的流动性压力,让这位“商业大佬”不得不通过出售资产“续命”,曾经的“万达神话”,也在时代浪潮里慢慢退去。
福布斯中国的总结里藏着更宏观的信号:今年上榜富豪总财富从1.03万亿美元涨到1.35万亿美元,三分之二的人都“赚了钱”;上榜门槛也从39亿美元提高到46亿美元,14位富豪“掉出榜单”。说到底,这份榜单从来不是“富豪的游戏”,而是中国经济的“晴雨表”——AI、潮玩、消费这些“新赛道”在往上走,房地产、传统互联网这些“老赛道”在调整,而真正能站住脚的,永远是“把事做扎实”的人。
其实看富豪榜,看的从来不是“数字的高低”,而是“财富的来源”。钟睒睒的稳,是“消费刚需”的韧性;张一鸣的冲,是“技术赋能”的爆发力;陈天石的涨,是“硬科技”的价值回归——这些故事里,没有“一夜暴富”的神话,只有“一步一个脚印”的坚持。
就像网友说的:“富豪榜的变化,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变化——你喝的水、玩的盲盒、用的手机,甚至刷的短视频,都在悄悄变成别人的‘财富密码’。”而这份“变化”里,最动人的,还是“努力者终有回报”的朴素逻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