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科创板的一则公告,让科技圈和投资圈都“支棱”起来了——被称为“中国版英伟达”的摩尔线程智能科技,正式拿到了科创板IPO注册批文。这个成立才5年的GPU公司,一下子从“行业潜力股”变成了“舆论焦点股”。

“中国版英伟达”科创板IPO注册获批

「英伟达血统」是最亮的标签摩尔线程的“热度密码”,藏在它的“英伟达基因”里。创始人张建中在英伟达待了14年,从底层员工一步步做到全球副总裁、大中华区总经理,对GPU的技术逻辑和市场生态门清。更关键的是,公司核心高管几乎都是“英伟达系”:联合创始人周苑以前是英伟达市场生态高级总监,张钰勃做过GPU架构师,杨上山干了8年英伟达GPU架构师,连销售总监王东都在英伟达待了12年……这样的“豪华班底”,让“中国版英伟达”的称号不胫而走。

“中国版英伟达”科创板IPO注册获批

310亿估值背后,站着中国移动、腾讯等资本有“英伟达基因”背书,摩尔线程的“吸金能力”确实强。成立5年以来,它已经完成了8轮融资,股东名单里既有中国移动、深创投、上海国盛这样的国资“压舱石”,也有腾讯、字节跳动(量子跃动)、联想创投这样的互联网巨头,连红杉资本都凑了热闹。2025年全球独角兽榜里,摩尔线程以310亿估值排到212位,算是GPU赛道里的“头部玩家”。

“中国版英伟达”科创板IPO注册获批

营收暴涨但仍亏15亿,GPU是“烧钱游戏”不过热闹背后,也有“冷数据”:今年上半年摩尔线程营收7.01亿,超过过去三年总和,但归母净利润还是亏了3.17亿——2023、2024年每年亏超15亿,累计未弥补亏损快15亿了。要知道,GPU研发是出了名的“烧钱”:设计一款高端GPU需要上亿美元,流片一次要几千万,量产还要砸钱建产能。摩尔线程能不能扛到盈利那天,不少人心里打着问号。

“中国版英伟达”科创板IPO注册获批

A股也跟着“热”:和而泰4天3涨停,多家公司间接持股摩尔线程的热度还“烧”到了A股。今年9月,随着它IPO进程加快,上市公司和而泰的股价一路飙升,4天里收获3个涨停板,至今股价较今年低点涨了190%。不少投资者追着问上市公司有没有参股,ST华通说通过产业基金间接持0.358%,盈趣科技直接持0.335%,晶盛机电的控股股东也间接投了一把。不过这些公司都提醒“持股比例小,别乱跟风”——投资这事儿,风险和收益从来都是绑在一起的。

“中国版英伟达”科创板IPO注册获批

从“中国版英伟达”的称号,到英伟达背景的团队,再到身后的资本天团,摩尔线程的IPO故事里,藏着中国GPU产业的“成长痛”:既要追赶顶尖技术,又要扛住烧钱压力;既要满足资本期待,又要踏实做产品。对投资者来说,要看到“国产替代”的潜力,也要清醒认识“烧钱换未来”的风险;对摩尔线程来说,IPO只是起点——能不能把“英伟达经验”变成“中国优势”,能不能在全球GPU市场占一席之地,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。

毕竟,GPU行业从来不是“靠称号吃饭”的——技术硬,才是真的硬。